实验目标
1. 查阅LM393资料,了解其内部电路结构、性能和应用电路
2. 学习LM393滞回比较器电路的构建、调整和测试
实验器材
ADALM2000
电阻 按照图2和图3选取 双极型晶体管 按照图2选取 | PCB板 导线 |
理论基础
LM393电压比较器内部电路如图1所示,它由多路电流镜电路,差分电路,共射电路和OC输出级四个部分构成。其中多路电流镜电路构成与电源电压无关的偏置电路,为电路中各部分的晶体管提供必要的偏置电流,可使电路在不同电源电压下稳定工作;差分电路为比较器,其中的四个二极管构成加速电路,提高电路的比较速度;共射电路和OC输出级将差分电路的输出信号进行两次反相放大后,以OC形式输出信号,OC输出级可使电路能够满足后续电路电平的需要。
图1
LM393内部电路静态测试仿真图如图2所示(将两个输入端均接地,测出静态值)。
图2
由LM393内部电路与外部电路构成的滞回比较器电路如图3所示,图中输出端添加了一个10k上拉电阻,以及外部电路——电阻R1,R2,其中R2作为反馈电阻构成了反馈回路。由反馈电路的原理可知,正相输入电压满足
当VOUT=5V时,若有VIN+=VIN-,则可计算出此时反相输入电压VIN-=0.45V,为临界情况。此时若反相输入电压继续增大,有VIN->VIN+,此时会从5V降为-5V。同理,当VOUT=-5V时,若反相输入电压VIN-从-0.45V继续减小,有VIN-<VIN+,此时VOUT会从-5V升至5V。
图3
仿真结果
对图3电路进行仿真,其中反相输入端输入幅值5V、频率100Hz的正弦信号,最下方为输入信号(红色)与输出信号(绿色)的波形。可以观察到,当输入信号刚上升至0.4V左右时,输出电压从5V降为-5V;输入信号刚下降至-0.4V左右时,输出电压从-5V升至5V,与理论分析一致。
以反相输入电压为x轴,输出电压为y轴,画出电压传输曲线如下:
实验步骤
1. 按照图1,制作PCB板,焊接元器件,并对电路进行检测。
2. 按照图3,搭建电路并检测,接通电源电压。
3. 在反相端接入频率为100Hz、电压为5V的正弦波,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并记录。
电路搭建
根据图2的电路图制作PCB,绘制的原理图与PCB图分别如下(短接H1的两个引脚启用10kΩ上拉电阻):
由于PCB上只包含了LM393的内部电路,因此图3反馈回路上的电阻R1与R2并未包含在PCB内,需要用外部的面包板转接。下图是在面包板上添加反馈回路电阻后的电路,红色字体标出的是输入电阻与反馈电阻,绿色字体与蓝色字体分别代表面包板与ADALM2000、面包板与PCB之间的连线。
实验结果
电路连接完成后,首先将IN-端接地,测得电路静态输出为-4.86V:
随后IN-端接入信号源W2端口,并使信号源产生峰峰值10V,频率100Hz的正弦波。
此时在示波器中观察输入信号(通道1)与输出信号(通道2)的波形,可以看出实验波形与仿真结果一致。同时绘制电压传输曲线(右侧),可以观察到滞回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