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介绍
555时基电路是一种集模拟功能与逻辑功能于一身的中规模集成电路,555时基电路有双极型和MOS型两种。NE555双极型的内部电路如图1所示,该电路中R3 R4 R5为三个阻值为5KΩ的电路,故得名为NE555。
图1
NE555内部电路的简化原理图如图2所示,电路包括两个电压比较器(C1 C2),一个RS触发器,一个输出缓冲器(A),一个对外计时放电的晶体管(T28),以及三个阻值为5kΩ的电阻组成的电压参考电路。NE555包含8个引脚,各引脚的功能如下表所示:
图2
引脚编号 | 名称 | 功能 |
---|---|---|
1 | GND-地 | 接地 |
2 | TRIG-触发 | 引脚电压低于1/3 VCC时,C2输出高电平 |
3 | OUT-输出 | 经过缓冲器的输出 |
4 | RESET-复位 | 接地时芯片复位,输出低电平 |
5 | CONT-控制 | 芯片的控制电压,默认为内部偏置2/3 VCC |
6 | THR-阈值 | 引脚电压高于2/3 VCC时,C1输出高电平 |
7 | DISCH-放电 | 电容放电 |
8 | VCC-电源 | 为芯片供电 |
利用555可以构成如图3所示的RC多谐振荡器,该电路分为充电和放电两个过程:充电过程时,电容C通过R1 R2来进行充电。当电容上的电压达到2/3 VCC时,比较器C1触发导通放电晶体管,NE555输出低电平;放电过程时,电容C通过R2来放电,当电容C上的电压下降到1/3 VCC时,比较器C2触发关闭晶体管电容开始充电,NE555输出高电平。充电过程反复循环,最后在输出端呈现一个周期性变化的波形。多谐振荡器中的定时元件为R1、R2 和C,多谐振荡器的振荡周期为:,方波占空比为:。
图3
实验步骤
1、搭建NE555内部电路,接通电源电压;
2、使用外围元件搭建多谐振荡器,用示波器观察电路输出波形,并记录;
3、改变阻值测量不同情况下输出波形的周期和占空比。
电路仿真
本电路使用Tina进行电路仿真,仿真文件见4_5.TSC,仿真电路如下图所示。将NE555内部电路中的差分对与电流镜全部使用匹配对管DMMT3904/3906,其它部分保留分立三极管2N3904/3906,搭建多谐振荡电路进行零状态瞬态仿真。
图4
瞬态测试:设置R1=1KΩ,R2=100KΩ,C=10nF,此时计算而得谐振周期为1.39ms,占空比约为50%。测试得到周期为1.47ms,占空比48.57%,与理论计算相符。
图5
瞬态测试:设置R1=50KΩ,R2=100KΩ,C=10nF,此时计算而得谐振周期为1.73ms,占空比约为60%。测试得到周期为1.81ms,占空比58%,与理论计算相符。
图6
板卡设计
使用立创EDA专业版设计板卡原理图与PCB,该板为双层板,尺寸82mm*50mm。原理图、PCB与实物图如下所示,源文件可见附件4_5.epro。
图7
图8
图9
实验测试
按照下图连接板卡与ADALM2000,示波器通道1+连接到NE555输出端口OUT,供电由ADALM 2000提供。
图10
当R1=1KΩ,R2=100KΩ,C=10nF时,测得输出时钟周期为1.405ms,占空比50%。与仿真的1.47ms,占空比48.75%相符。
图11
当R1=51KΩ,R2=100KΩ,C=10nF时,测得输出时钟周期为1.728ms,占空比60%。与仿真的1.81ms,占空比58%相符。
图12
总结
NE555是历史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字芯片,该芯片内部由两个比较器、电阻分压器、RS触发器、输出缓冲器与放电管组成,常被用在定时、振荡、延迟等应用中。本实验通过搭建NE555芯片内部电路,并通过外接两颗电阻与一颗电容来构建多谐振荡器,同时借助ADALM 2000进行调试。最终实现了R1=1KΩ、R2=100KΩ、C=10nF时1.4ms的振荡频率与50%的占空比;R1=51KΩ、R2=100KΩ、C=10nF时1.728ms的振荡频率与60%的占空比,均与仿真相吻合。
参考文献
2、NE555定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