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模拟实验挑战题1 - TTL非门、与非门内部电路
该项目使用了2N3904/3906、ADALM 2000、Tina、立创EDA,实现了非门、与非门的设计,它的主要功能为:实现基本的非门、与非门逻辑输入输出。
标签
模拟电路
模电实验
ADALM 2000
raincorn
更新2024-07-29
180

实验介绍

TTL非门、与非门实验要求使用晶体管搭建逻辑门,非门的电路原理图下图所示。其中Q1的射极为输入端口,数字逻辑通过Vout输出。与传统单三极管实现的电路结构相比,复合管中专门的输出级能保证更大的输出电流、稳定的逻辑电平与更快的开关速度。该电路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电流引导输入级、分相级和输出驱动级,各级的功能如下:

1、电流引导输入级:由Q1和R1构成,由W1来控制电流流入或者流出后级;

2、分相级:由Q2 R2 R3构成,当Q2的基极为高电平时晶体管导通,此时Q3基极为高电平而Q4基极为低电平;当Q2基极为低电平时候晶体管关断,此时Q3基极为低电平而Q4基极为高电平。不同的输入下,Q3 Q4的输出总是保持反相;

3、输出驱动极:Q3 Q4的基极电平相位总是保持相反,因而可以保证在工作中Q3 Q4至少有一个可以导通,电阻R4用于限制输出电流大小避免烧毁,D1用于保证Q4能在Q3导通前关断避免浪涌。

图1

当给非门添加一个额外输入时,非门转化为与非门。

图2

实验步骤

1. ​搭建实验电路,接通电源;

2. 将信号发生器W1设置为具有0 V偏移和6 V峰峰值的100 Hz三角波。在x-y模式下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电压传输曲线;

3. 在非门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输入,得到TTL与非门;

4. 将信号发生器W1设置为具有0 V偏移和6 V峰峰值的100 Hz三角波,将W2设置为具有0 V偏移、6 V峰峰值、90°相位的100 Hz三角波,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输出,并记录;

5. 验证与非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电路仿真

本电路使用Tina进行仿真,仿真电路可于附件中4_1.TSC中找到,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图3

当与非门其中一个输入被拉高时,与非门退化为非门。此时使用示波器的Y/T模式记录输入输出波形,Y/X模式记录非门的传输特性。

1、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其中VF1为输出波形,VF2为输入信号源。输入三角波在正半周时,输出为低电平;三角波在负半周时,输出为高电平;高低电平的时间明显不同,在波形上表现为占空比大于50%。


image-20240602131006900.png

图4

2、观察传输特性:当输入大于高阈值1.2V时,非门输出为0;小于低阈值0.4V时,非门输出为1;在两个阈值区间范围内,非门处于不稳定状态,无法准确判断输入电平而会出现毛刺。

image-20240602131042856.png

图5

3、测量与非门特性:端口A(VG1)输入100Hz 6Vpp的三角波,端口B(VG2)输入相位差90°的三角波,测试结果如下。该仿真中只有在两个三角波均大于高阈值时,与非门才输出0,其他时刻均输出1。因为高低阈值范围内存在约0.8V的不稳定区域,因此可以在输出端VF1观察到变化的毛刺。

image-20240602131343359.png

图6

4、验证与非门的逻辑功能:当端口A B输入不同电平组合时,验证得到输出Y与真值表相符。

A(V2)B(V3)Y(VF1)
011
101
011
110

image-20240602131808880.png

图7

image-20240602131825025.png

图8

image-20240602131845343.png

图9

image-20240602131900451.png

图10

板卡设计

本实验所使用到的板卡使用立创EDA专业版绘制,项目工程见附件4_1.epro,电路原理图如下所示。其中输入输出使用2.54mm排针H2引出,电源通过排针H1引出。

image-20240602132030292.png

图11

PCB图与实物图如下所示,该板卡为双层布局,大小为30mm*26mm。

image-20240602132224399.png

图12

image.png

图13

实验测试

按照下图连接板卡与ADALM 2000,其中示波器1通道连接到OUT,W1连接到输入端口A,W2连接到输入端口B,通过V+与GND向板卡供电5V。

image-20240602132822829.png

图14

当端口A输入逻辑波形,而端口B输入为1时候,该与非门被配置为非门。Y-T模式下,示波器通道2为输入的三角波,示波器通道1为输出的逻辑波形。X-Y模式下可以看到非门在0.4V时输出开始翻转,1.2V时输出变为0,在此区间内所有输入均为不确定态,与仿真相符。

image-20240602132923421.png

图15

通道A连接到W1,通道2连接到W2,此时配置为与非门。只有在二者波形幅度均大于0的窗口内输出为低电平,其他时刻输出均为高电平,与仿真相符。

image-20240602133020978.png

图16

测试逻辑功能正确性,该电路的真值表如下,测试与仿真及真值表相符。

image-20240602133127808.png

图17

image-20240602133127808.png

图18

image-20240602133159114.png

图19

image-20240602133211029.png

图20

总结

本实验实现了TLL非门、与非门的搭建,通过M2K输入激励信号并在输出端测量输出,实现了对电路功能的完整测试,所有结果都与仿真相符。唯一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是在高、低阈值区间内的输入,会导致输出的不确定状态,在数字电路中应当避免电平处于这个范围内。

参考资料

学子专区—ADALM2000实验:TTL逆变器和NAND门

附件下载
4_1.epro
立创EDA工程文件
4_1.TSC
Tina电路仿真文件
1_TTL非门、与非门内部电路.docx
实验报告
团队介绍
评论
0 / 100
查看更多
硬禾服务号
关注最新动态
0512-67862536
info@eetree.cn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新平街388号腾飞创新园A2幢815室
苏州硬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4 苏州硬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401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