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十一章:PCB设计之元器件布局策略 - 元器件布局:最耗时、最难、需要兼顾多种需求

核心要点

不建议自动布局,几乎没用

未完成布局,尽量不要布线,随时根据review可能调整

综合考虑:机械结构、散热、将来布线的方便性、电磁干扰、可靠性、信号完整性、先主后次

器件的摆放在保证关键器件的位置需求之外,要考虑到布局的规整、板卡的美观,尤其是无源器件的排列方向

布局完成以后可以对设计文件及有关信息进行返回标注于原理图,使PCB板中的有关信息与原理图一致

器件编号/名称摆放位置规则、易读、风格统一

布局步骤1 - 结构要求

根据需要划定外形轮廓,根据与外界的连接要求放置连接器

机械结构方面 - 外部接插件、显示器件等的安放位置应整齐,从3D角度考虑,板内部接插件应考虑总装时机箱内线束的美观,较重元器件应该分散放置

散热方面 - 散热器、风扇,与周围的电解电容、晶振等怕热器件隔开;竖放的板子发热器件放在板子最上面,双面放器件时底层不放发热的器件

电磁干扰方面 - 高频器件、EMI考虑,预留保护地线的走线空间、总线信号的成组分布、微小信号的抗干扰隔离带的空间和保护、差分信号的成对出现

设计禁止布线层和机械结构:物理尺寸、定位孔/安装孔的位置、接插件的位置、禁止布线层的位置,标准板可调用现有的向导

无物理限制的板卡尺寸设定

大小适中:

成本:

布局步骤2 - 按照功能分割区块

功能模块分区 - 功能、类型、连接关系分区,模拟/数字、高频/低频、大功率/小信号

不同功能区块的供电/接地可能不同

布局步骤3 - 摆放关键器件

单面板 - 元器件一律顶层

双面板 - 元器件一般放顶层,元器件过密时把高度有限、发热量少的器件(贴片阻、容、IC)放底层

MCU - 注意MCU和周边辅助电路及其它芯片的联系,注意时钟线引脚以及晶振的放置位置

FPGA - 管脚多、连线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FPGA引脚的分配

混合型器件(ADC、DAC)- 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朝各自的布线区域,同时考虑到器件方向的一致性,将混合器件放在数字和模拟布线区的交界处

热敏器件和发热器件之间有适当的隔离

布局步骤4 - 摆放周边器件:性能、美观

注意数字/模拟信号的区别,数字/模拟元器件以及相应走线尽量远离并限定在各自的布线区域内

注意元器件离板边缘的距离,所有的器件均放置在离板的边缘3mm以内或 至少大于板厚

特殊元器件要求 - BGA器件周围2mm不能有任何器件,晶振下面最好不要有信号走线

信号的测试点放置在方便用观测仪器测试的位置,不影响信号质量,接地点要方便探头的连接

布线要求 - 分布密度适当,保证布线空间但不宜走线过长增加信号延时,去耦电容、匹配电阻注意位置

可安装性和可焊接性,器件的排列方向、波峰焊方向、焊接面元器件的高度

FPGA器件的管脚灵活应用 

充分利用FPGA的IO可编程配置的优势

根据PCB的布局调整原理图的连接甚至原理图符号库的管脚排列

专用管脚不可动 - 时钟、JTAG等

注意同一组IO的属性一致性,比如LVDS

认真阅读数据手册

适用于IO可灵活配置的MCU

布局的检查

打印检查 - 拿实物验证

符合PCB制造工艺要求、有无定位标记?定位接插件要精确定位

元器件在2D、3D上不要有冲突,注意器件的实际尺寸,尤其是高度,在焊接面布局的元器件,高度一般不超过3mm

是否疏密有致、排列整齐、全部布完

需经常更换的器件是否方便更换?插件板插入设备是否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