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务
设计一基于多旋翼飞行器的送货无人机,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向指定的目标地点运送货物。图 2 为作业区域示意图,有起飞降落点和多个具有不同特征的目标地点。
送货无人机上需安装一可升降吊舱,吊舱重量 50±5g,升降范围 60±10cm;起飞、飞行过程中,吊舱紧贴无人机机腹;到达目标地点上方,无人机下降悬停,并将吊舱降至距离地面一定高度,送货操作完成后恢复到巡航高度飞行。无人机上需安装扬声器,可播放语音提示信息;无人机安装垂直向下的激光笔,用以标识航迹。
三、说明
1. 送货作业现场说明
(1) 参赛队在赛区提供的场地测试,不得擅自改变测试环境条件。
(2) 送货作业区域铺设亚光喷绘布为淡灰色(R-240、G-240、B-240),目标地点的形状有三种(圆、正方形、三角形,最大边长或直径为 25cm),颜色有红、蓝两种(红 R-255、G-0、B-0,蓝 R-0、G-0、B255);作业区上、右两侧有 1.8cm 宽黑色标志线;应考虑到材料及颜料导致颜色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3) 测评将现场准备图 1 所示 6 种送货目标的特征样板,如“红色三角形”、“蓝色正方形”等,以备给无人机识别。
(4) 送货目标中的数字并非给无人机识别用,仅为了描述、记录方便,颜色与目标底色相近。
(5) 作业区域中标志“A”所在附近区域可放置供无人机穿越的圆框,见图 3,圆框可采用外径约 110cm的红色呼啦圈,呼啦圈固定在地面支架上,圆心高度约 150cm,支架为黑色。
(6) 400cm×500cm 作业区四周及顶部设置安全网,安全网支架在安全网外。
(7) 测试现场避免阳光直射,但不排除顶部照明灯及窗外环境光照射,参赛队应考虑到测试现场会受到
外界光照或室内照明不均等影响因素;测试时不得提出光照条件要求。
2. 飞行器要求
(1) 参赛队使用无人机时应遵守中国民用航空局的相关管理规定。
(2) 无人机最大轴间距不大于 45cm。
(3) 无人机桨叶必须全防护,否则不得测试。
(4) 无人机上的激光笔垂直向下安装,不得移动、转动。
(5) 起飞前,无人机可手动放置到起降点;可手动一键启动后起飞,起飞后整个飞行过程中不得人为干预;若采用无人机以外的启动或急停操作装置,一键启动起飞操作后必须立刻将装置交给工作人员。
(6) 调试及测试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穿戴防护手套。
3. 测试要求与说明
(1) 吊舱可用软线悬吊 50g 砝码来模仿。
(2) 提醒目标点收货的语音可自行设定,时长 1~3 秒。
(3) 要求 1 送货前,可连续输入两个目标地点的位置信息;如,若以起降点为原点,编号 11 号目标的位置可为(200,275);目标的位置信息格式可自己定义。
(4) 在要求 2 送货前,将现场指定形状及颜色的样板(如“红色三角形”),在场外手持给无人机学习识别将要送货的目标特征。
(5) 要求 1 的送货过程必须在 180 秒内完成,超时不得分。
(6) 要求 2 的送货过程必须在 270 秒内完成,超时不得分。
(7) 要求 1 的(1)~(4)必须连续完成,期间不得人为干预;要求 2 的(1)~(3)必须连续完成,期间不得人为干预。
(8) 每次测试全过程中不得更换电池;两次测试之间允许更换电池,更换电池时间不大于 2 分钟。
(9) 飞行期间,无人机触及地面后自行恢复飞行的,扣 5 分;触地后 5 秒内不能自行恢复飞行视为失败,失败前完成动作仍计分。
(10) 平稳降落是指在降落过程中无明显的跌落、弹跳及着地后滑行等情况出现。
GPT-4o给出的设计方案:
飞行控制器(Flight Controller)
动力系统
传感器
通信模块
负载装置
语音播报模块
摄像头与计算模块
起飞与巡航
定位和降落
货物投送
激光笔光斑识别
返回与降落
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
该题目主要考察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无人机飞行控制与导航:
负载管理:
自动化任务执行:
语音播报和交互:
图像识别:
传感器数据融合:
系统集成:
通信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