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名称
2007年_B题:无线识别装置
任务要求
难度

一、任务
设计制作一套无线识别装置。该装置由阅读器、应答器和耦合线圈组成,其方框图参见图 1。阅读器能识别应答器的有无、编码和存储信息。

装置中阅读器、应答器均具有无线传输功能,频率和调制方式自由选定。不得使用现有射频识别卡或用于识别的专用芯片。装置中的耦合线圈为圆形空芯线圈,用直径不大于 1mm 的漆包线或有绝缘外皮的导线密绕 10 圈制成。线圈直径为 6.6±0.5 cm(可用直径 6.6 cm 左右的易拉罐作为骨架,绕好取下,用绝缘胶带固定即可)。线圈间的介质为空气。两个耦合线圈最接近部分的间距定义为 D。阅读器、应答器不得使用其他耦合方式。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应答器采用两节 1.5V 干电池供电,阅读器用外接单电源供电。阅读器采用发光二极管显示识别结果,能在 D 尽可能大的情况下,识别应答器的有无。识别正确率≥80%,识别时间≤5 秒,耦合线圈间距 D≥5cm。
(2)应答器增加编码预置功能,可以用开关预置四位二进制编码。阅读器能正确识别并显示应答器的预置编码。显示正确率≥80%,响应时间≤5 秒,耦合线圈间距 D≥5cm。
2.发挥部分
(1)应答器所需电源能量全部从耦合线圈获得(通过对耦合到的信号进行整流滤波得到能量),不允许使用电池及内部含有电池的集成电路。阅读器能正确读出并显示应答器上预置的四位二进制编码。显示正确率≥80%,响应时间≤5 秒,耦合线圈间距 D≥5cm。
(2)阅读器采用单电源供电,在识别状态时,电源供给功率≤2W。在显示编码正确率≥80%、响应时间≤5 秒的条件下,尽可能增加耦合线圈间距 D。

(3)应答器增加信息存储功能,其存储容量大于等于两个四位二进制数。装置断电后,应答器存储的信息不丢失。无线识别装置具有在阅读器端写入、读出应答器存储信息的功能。
(4)其他。

三、说明
设计报告正文中应包括系统总体框图、核心电路原理图、主要流程图、主要的测试结果。完整的电路原理图、重要的源程序用附件给出。(3)应答器增加信息存储功能,其存储容量大于等于两个四位二进制数。装置断电后,应答器存储的信息不丢失。无线识别装置具有在阅读器端写入、读出应答器存储信息的功能。
(4)其他。 

评审标准

参考答案

GPT-4o给出的设计方案:


系统概述

设计一套无线识别装置,包括读取器、应答器和耦合线圈。读取器通过外接电源供电,应答器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与读取器通信,并通过耦合线圈传输所需数据,识别应答器的有无及其编码和存储信息。

系统组成

  1. 读取器:外接电源供电,使用单极管显示器显示识别结果。
  2. 应答器:自带电池供电,具备存储预置编号功能。
  3. 耦合线圈:用于数据传输。

理论分析

  1. 信号传输与读取

    • 通过耦合线圈传输信号:确保线圈直径为6.6±0.5cm,读取距离D≥5cm。
    • 读取时间<5秒,确定识别率≥80%。
  2. 功耗与供电

    • 读取器:外接电源,功耗不超过2W。
    • 应答器:使用两节1.5V干电池且不可包含集成电芯的电池包。

关键电路设计要点

  1. 读取器电路

    • 外接电源模块,保障稳定供电。
    • 单极管显示模块,显示识别状态。
    • 信号接收模块,处理从应答器传来的信号。
  2. 应答器电路

    • 干电池供电(两节1.5V电池)。
    • 存储模块,用于保存应答器的预置编号。
    • 信号发送模块,实现与读取器之间的通信。

核心器件设计要点

  1. 耦合线圈
    • 材质选择:绝缘胶带包裹线圈,维持线圈直径6.6±0.5cm。
    • 线圈距地面5cm,两耦合线圈最近点距离为D。

MCU(用于读取器),C代码示例:

#include <Arduino.h>

#define DETECT_PIN 2
#define DISPLAY_PIN 13

void setup() {
  pinMode(DETECT_PIN, INPUT);
  pinMode(DISPLAY_PIN, OUTPUT);
  digitalWrite(DISPLAY_PIN, LOW);
}

void loop() {
  if (digitalRead(DETECT_PIN) == HIGH) {
    digitalWrite(DISPLAY_PIN, HIGH);
  } else {
    digitalWrite(DISPLAY_PIN, LOW);
  }
}

FPGA(用于信号处理),Verilog代码示例:

module signal_processor(
    input clk,
    input reset,
    input signal_in,
    output reg detect
);
    reg [15:0] counter;

    always @(posedge clk or posedge reset) begin
        if(reset) begin
            counter <= 0;
            detect <= 0;
        end else begin
            if(signal_in) begin
                counter <= counter + 1;
                if(counter > THRESHOLD) begin
                    detect <= 1;
                end
            end else begin
                counter <= 0;
                detect <= 0;
            end
        end
    end
endmodule

主要电路原理图设计

读取器电路原理图要点

  • DC电源输入:插座和稳压芯片。
  • 单极管显示:连接信号检测电路。
  • 耦合线圈接口:信号接收模块。

应答器电路原理图要点

  • 电池供电模块:两节1.5V电池。
  • 信号发送模块:实现应答器和读取器之间的通信。
  • 编号存储模块:储存应答器的预置编号。

总结

本设计方案通过解析信号传输与读写原理,设计符合要求的读取器与应答器。系统能在规定时间内正确识别应答器并显示结果,同时确保功耗在合理范围内。


本题考察的主要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察无线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硬件电路设计、信号传输与处理、功耗与供电、数据存储与读取等方面。具体涉及到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1. 信号传输与耦合:通过耦合线圈实现非接触信号传输,确保有效的读写距离和信号稳定性。
  2. 数据存储与编码:在应答器中预存数据,并确保数据在无线传输中的完整性和识别准确率。
  3. 功耗管理:设计低功耗的应答器和高效的读取器,以确保设备的长时间使用。
  4. 硬件接口与通信协议:设计与实现读取器与应答器之间的通信协议,保障信息的正确传输与反馈。

本题通过要求设计无线识别装置,考察了上述各方面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这些知识点对于硬件工程师设计可靠的无线通信装置至关重要。

硬禾服务号
关注最新动态
0512-67862536
info@eetree.cn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新平街388号腾飞创新园A2幢815室
苏州硬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4 苏州硬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401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