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信号传输系统。如图 1 所示。
二、要求
1. 基本要求
(1) 配置一个由 3 个通用百兆/千兆以太网交换机级联的局域网,模拟一个互联网。交换机采用通用成品,端口数 4~24 个,接口为 RJ45 标准接口,采用 1 米网线连接,级联个数及端口可任意变换。交换机采用通用默认配置,并可以被测试现场提供的通用交换机替换。
(2) 制作三个网络终端 A、B 和 C。A 和 B 两个终端用于信号的采集,C终端用于信号的再生输出。网络终端 IP 地址自定。A 和 B 两个终端可以独立实时采集两路不相关的周期性任意波信号,其采样率不低于10MS/s,采样位数不低于 8 位。被采集信号为交流信号,峰峰值范围为 1V~5V。信号源 1 和 2 采用两台成品任意波信号发生器,无需制作。在 C 终端可以通过手动设置选择,再生 A 或 B 终端采集的信号。C终端信号输出端输出电阻和负载均为 50 欧姆。负载电阻需裸露便于观察测量。
(3) C 终端再生信号与采集端被采信号相比,波形无明显失真。其幅度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 5%,周期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 10%。
2. 发挥部分
(1) C 终端再增加一个信号输出端,输出电阻和负载均为 50 欧姆。可同时再生输出 A 和 B 两个终端采集的信号。
(2) 在 C 终端同时再生输出 A 和 B 两个终端采集信号的条件下,通过对传输网络时延的测量及补偿,实现再生信号与原信号相位同步。两信号周期最大同步误差时间(含抖动)不大于 10 微秒。
(3) 通过改变交换机级联个数或网线长度改变网络时延, C 终端能够自动测量及补偿时延时间,实现再生信号与原信号相位的快速同步。从网线连通开始,到两信号周期最大同步误差时间(含抖动)不大于 10微秒为止,时间不大于 5 秒。
(4) 其他。
三、说明
(1) A、B 和 C 三个终端可以基于任何嵌入式系统制作,但不得采用台式或笔记本电脑。A、B 和 C 需采用独立直流电源供电。
(2) A 和 B 与 C 之间仅通过所搭建的局域网连接,不得使用其他连线及无线通信装置。
(3) 测试时,局域网中以太网交换机级联的个数可以在 1-3 个间任意指定。连接网线长度可以在 1~50 米间任意指定。
(4) 测试还原信号与被采集信号的波形失真及同步状况,可采用一台双通道示波器,一个通道观察被采集信号,并作为同步触发源,同时用另一个通道观察还原信号。
设计一个模拟互联网的信号传播系统,使信号源通过A、B终端传输并最终在C终端进行信号再生。系统通过交换机连接,实现多台设备的互联互通。
硬件组件
软件配置
网络配置和连接
信号传输
时延控制和同步性
配置和连接硬件
信号发送及接收
调试与测试
本题目考察的知识点
该项目设计主要考察以下知识点:网络通信基础、硬件配置和信号处理技术。首先,通过配置交换机和网络参数,实现终端设备的互联互通,检验网络通信理论和实操能力。其次,在硬件层面上,如何利用信号源以及终端设备进行信号的采集、传输和再生,涉及硬件开发、信号处理与分析。此外,项目中要求低延迟和高同步性,考察了复杂系统时延控制和同步信号传输的能力。最终,通过比较再生信号与原始信号的误差,检验信号完整性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