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三 【H题-吕梁学院】 豆角队 -用电器分析识别装置
此次制作的用电器分析识别装置具有学习和检测两种功能,运用 SUI-101A 交流电能计量模块将从互感器检测到的各项参数进行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 换。以 AT89C51 单片机做为本装置分析、处理经过数模转换后的各项特征参量的 主控芯片。
标签
2021电赛
H题
doujiao
更新2021-12-16
吕梁学院
3176

一、系统方案

本系统主要由 AT89C51 单片机、SUI-101A 交流电能计量模块、LCD12864 显示屏组成,下面将通过描述、比较优缺点来论证选择这套方案的原因。

1、方案的比较与论述

  1.1 控制器选用

单片机比较

方案一:采用以 STM32 系列单片机

功能强大、结构复杂、内存较大、外围接口丰富。

方案二:采用以增强型 80C51 内核的 STC 系列单片机

功能比较基础、程序逻辑简单、应用广泛。

综上所述,51 较为轻巧 ,STM32 功能强大。 其次 51 作为入门单片机,程序逻辑简单清晰,利于移植和二次开发。

因此,我们选择方案二。

  1.2 控制系统方案选择

方案一:串电阻检测电流

可以选择一个0.5欧的精密电阻,连接到电路中用差分放大电路采集电阻的电压差,对电压差放大求出电流,这种做法可以实现测电流但是误差比较大。

优点:电路结构清晰,成本低,实时性好,精度较高。

缺点:温漂较大,测量误差较大,无隔离效果,量程较大时,需要分多个挡来处理结果,容易受地的干扰。

方案二:霍尔电流传感器测量电流

输入为电流输出为电压,测量结果精度和线性度都比较高,测量范围有一定的限制。使用 ACS712 芯片电路比较简单,测量的电流范围较大。相比于 ACS712 电路比较简单,MAX471 不用外加电源供电,但是电流测量范围只在 0~3A。该电流测量范围不符合监测基本要求。

方案三:非侵入式负载监测

单相用电器分析监测装置是一种具有电表基本功能,可实现对单相用电器实时分析监测的装置。因此可根据不同种类用电器特征参量值(负载稳态电流、负载电压和谐波功率等)不完全相同的特点,实现这种检测方法。

方案四:测量负载的瞬态特征

本方案可以通过测量负载的瞬态特征来对种类繁多的电器进行分类,但不同的用电器数据和样本数据的匹配度较难把握,同时对测量元件的要求较高。

优点:可有效解决用电器识别精度不高,识别时间长,学习过程繁琐的问题,同时用电器电路出现异常时可对其进行保护,防止火灾的发生。

缺点:设计思路较难,对测试元件的要求较高。

方案五:电流互感器检测电流

理想电流互感器两侧的额定电流大小和它们的绕组匝数成反比。并且常数为 K。K=I1/I2=N1/N2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电流取决于一次性电路的电压和阻抗。电流互感器的工作状态接近于短路状态。因此对电能的消耗量较小。

优点:结构简单可靠,寿命较长,便于维护。价格较低。

缺点:不能用于高频检测,但可用于市区电检测。

综合以上五种方案,选择方案五。

2、方案描述

通过电压互感器对用电器的电压、频谱两个参量进行检测,通过电流互感器对电流值进行检测,再综合电压、电流互感器得出用电器的功率因数。将检测到的模拟信号传递到 SUI-101A 交流电能计量模块中进行模拟到数字信号的转换,再将转换后的数字信号传输到 AT89C51 单片机中进行数据的存储、识别、分析和处理。具体处理时应先通过公式从所得的电压参数中得出RMS和相位两个特征参量(例如:变压器进行取样),从频谱的变化中得出特征频率和幅度,再通过计算从测得的电流值中得到相位。

见附录 1:图一 工作流程图

二、特征参量

1、特征参量的筛选

家用电器的特征参数主要有:电压、电流、功率、频率、周期、温度等。

  1.1 有效功率:

用电器有效功率可作为电器识别初步筛选的一个条件。例:电水壶相较于其他几种用电器有着差别度很高的大功率值,所以根据功率可以较为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来,减少了复杂程度,也提高了效率;

  1.2 功率因数:

如热水器等纯阻性电器的功率因数接近 1,而非阻性电器的功率因数通常小于 1;

1.3 瞬间电流、瞬间电压:

启动电流,如电机类的电风扇等,在启动瞬间电流很大,瞬间电压很小。正常工作时,电流变得很小,电压恢复到 220V。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验测量数据,最终选定电压、电流、功率、频率、功率因数这五个用电器最基本的指标作为评测的特征量。

2、特征参量的设计

2.1 设计要求及思路

设计要求:电路电流范围 5mA—10.0A。

设计思路:由互感器测量电流值(运用 K=I1/I2=N2/N1),运用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再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 SUI-101A 交流电能计量模块实现数模(A / D)转换,把模拟量信号转换成对应的数字量信号。数字信号传入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然后通过显示屏显示具体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及各电性参数。

2.2 参量设计

所使用的互感器的匝数比为 I1/I2=N2/N1=850/10。半波整流电路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作用,使流过负载电阻的电流为脉动电流,电压也为一单向脉动电压,其电压的平均值(输出直流分量)为

FmVJ_YHegAUC79Y7p1-baQ8z7sOf

流过负载的平均电流为FhJ213S_mcwgQ6uY-QHXyZvArNiK

流过二极管 D 的平均电流(即正向电流)为FiGjwX-NmXp8YMc-NM5payF4-SGt

加在二极管两端的最高反向电压为Fn2-fwfByQhgh4WJJJCd5oCAureJ

由于传入 SUI-101A 交流电能计量模块的基准电压 UREF=5V,因此利用电阻降压到5V。

输出电压公式Fk2CZFBrY4qF6IE9QqGZrtBI4vvP

其中:UIN 为输出电压;UREF 为基准电压;D 为输出二进制代码对应的十进制数,该路模拟电压转换为 8 位二进制代码。

三、电路与程序设计

1、电路的设计

  1.1 系统总体框图

系统总体框图如图 1 所示,用电器的电流经过互感器,进入 SUI-101A 交流电能计量模块中进行数模转换,将数字传入单片机分析处理后通过显示屏显示。

见附录 1:图二系统总体框图

  1.2 检测电路的设计

当一次绕组中有电流 1 I 通过时,一次绕组的磁动势 11 产生的磁通绝大部分通过铁芯而闭合,从而在二次绕组中感应出电动势 2E。如果二次绕接有负载,那么二次绕组中就有电流 2I 通过,有电流就有磁动势,所以二次绕组中由磁动势 2 2I 产生磁通,这个磁通绝大部分也是经过铁芯而闭合。因此铁芯中的磁通是由一、二次绕组的磁动势共同产生的合成磁通为主磁通。根据磁动势平衡原理可以得到I1N1+I2N2=I10N1

I10N1——励磁动势。

电流互感器两侧的额定电流大小和它们的绕组匝数成反比。并且常数为 K。K=I1/I2=N2/N1

运用电流互感器检测电路中的电流、功率和电能大小。

见附录 1:图三  检测电路

  1.3 检测整流电路

互感器将一次系统的高电压,大电流变换为二次测的低电压(标准值),小电流(标准值),使测量、计量仪表和继电器等装置标准化、小型化,并降低了对二次设备的绝缘要求。

采用整流电路具有单向导电性能的整流元件,将正负交替的正弦交流电整流成为单向的脉动电,再用滤波器将输入或输出经过过滤而得到纯净的直流电。对特定频率的频点或该频点以外的频率进行有效滤除。在自动测量和控制系统中,利用滤波电路进行模拟信号的处理,用于数据传送,抑制干扰。利用电阻对直流电进行降压,稳压得到理想的直流电。

选用 SUI-101A 交流电能计量模块,单片机 AT89C51。

见附录 1:图四  整流检测电路

  1.4 数模转换电路原理图

见附录 1:图五  数模(A/D)转换电路图

2、程序的设计

  2.1 程序功能描述

根据题目要求软件部分主要实现键盘的设置和显示器的显示。

1)键盘实现功能:学习功能和分析识别功能间的切换、七种用电器间的切换。

2)显示部分:显示用电器类型、电压值、电流值、学习/分析识别模式。

  2.2 程序流程图

1)主程序流程图   见附录 1:图六  主程序流程图

2)特征参量子程序流程图  见附录 1:图七  特征参量子程序流程图

3)判断电器是否存在的程序流程图  见附录 1:图八 判断电器是否存在的程序  流程图

四、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1、测试方案

  1.1 硬件测试

通过高精度的数字毫伏表、示波器、万用表,先检测各用电器的特征参数。再将分析识别装置与排插相连,将用电器插入排插,打开分析识别装置,记录数据。

  1.2 软件仿真测试

见附录 1:图九 软件仿真测试结果

2、测试条件与仪器

测试条件:检查多次,仿真电路和硬件电路必须与系统原理图完全相同,并且检查无误,硬件电路保证无虚焊。

测试仪器:高精度的数字毫伏表,模拟示波器,数字示波器,数字万用表,指针式万用表。

3、测试结果及分析

  3.1 测试数据

测量列表:频率为 5.5KHZ

FuPZNfbPQ65nql7QmgerH3QX1g9p

存在测量误差:由于使用不同的测量电器其内阻不同。因此所得到的电压值范围有所偏移。

数模(A / D)转换得到二进制代码,经过单片机控制响应时间不大于 2,及识别代码从而识别用电器类型。通过显示器直接显示电源线上的电特征参数,电器的种类及其工作状态。

随机增加用电器(电风扇,USB 充电器(带负载)和热水壶同时使用),可以实时指示用电器的类别和工作状态。

用电阻自制一件最小电流的用电器,可以识别的最小电流值为 0.001mA。

综上所述,本设计达到设计要求。

五、参考文献

[1]谭浩强.C 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袁泽宇,杨念零.基于 WiFi 的远程单相用电器分析监测装置[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20):125.

[3]郑兴远,李跃伟.基于芯片 ECH1209 的单相用电器分析监测装置设计[J].科技经济市场,2018(04):25-26.

[4]张洁,胡丹妮.一种单相用电器分析监测装置设计[J].电工技术,20021(14):120-121.

附录 1

FvXnXjVVsFJUD7seu806NYWXW3Nn

FsYLadicgbnIVMpOROA4GnSfDGtP

Fv1wVFCHl65O5DKvPVSgCBxLAmxC

FrbpSalRnEBCen3uiyrptv6RXlqj

FtJHn-YuOEDFQeYO-nRTm41wV5jlFjfo5sxhmk-0BMEjT0CHN4MlGyCtFuyaie0Ti_iZ3MmmWrw5Boba0sur

图六  主程序流程图                                  图七 特征参量子程序流程图                                           图八  判断电器是否存在的程序流程图

FovcDJJpkcdbcFdv_m3p7gMMMYriFto490eHPrONyWHP83ExBcErg7c5FtvKjUnk1RxWyWePnzjq30pWYVhG

                                                                                                          图九 软件仿真测试结果

附录 2:源程序

见附件

附件下载
程序.pdf
团队介绍
吕梁学院
评论
0 / 100
查看更多
目录
硬禾服务号
关注最新动态
0512-67862536
info@eetree.cn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新平街388号腾飞创新园A2幢815室
苏州硬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4 苏州硬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40198号